陕煤信电:纪念馆里的青春对话
发布时间:2025-04-09     作者:黄依林     访问量:640    
四月的信阳,阳光炽烈。我站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广场上,刺目的阳光将纪念碑照得发亮。一位身着黑色连衣裙的年轻女孩手捧白菊,在烈士浮雕前深深鞠躬。她轻轻放下鲜花,手指拂过石碑上的名字,动作温柔得像是在触碰一段沉睡的记忆。这场景让我想起两年前,同样在烈日下,我站在烈士陵园前紧握右拳宣誓入党的那一刻。
展馆内的玻璃柜中,一张泛黄的照片格外醒目:几位穿着打补丁军装的红军战士对着镜头微笑,眼神明亮。讲解员说,拍摄后第三天,他们就全部牺牲在了反“围剿”战斗中。这些年轻的面容,与馆外献花的女孩渐渐重合,构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。
我不禁摸了摸胸前的党徽。当年宣誓时念到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”时的颤抖,不是害怕,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。就像眼前这个献花的女孩一样,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与历史对话,与信仰对话。
走出纪念馆,阳光依旧灼热。那束白菊静静绽放,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孩子正在擦拭烈士英名墙。这一幕,让我不禁去翻看近年来的新闻画面:信阳毛尖春茶开采的盛景,绿意盎然,生机勃勃;高铁如银龙般穿梭,终于通进了巍峨的大别山,为这片红色土地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。
回程路上,党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那些长眠地下的年轻人,终是看到了他们用命换来的“可爱的中国”。从八十年前的红军战士,到两年前宣誓的我,再到今天献花的女孩和那些红领巾,我们都在进行着一场永不间断的青春接力。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这盛世里的每一束鲜花,都不负当年的热血。(黄依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