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管理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- 企业管理 - 企业管理
榆林配售电公司葛家山风电场创新创效促发展
发布时间:2025-08-26     作者:鱼浩浩     访问量:49    

CC1.png

作为扎根在风电场一线的运维人员,我们每天都和风机、设备打交道,最能察觉影响效率、徒增成本的痛点。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,提升发电效能、降低运营成本,不能仅靠常规维护,更需要主动思考、勇于创新、精于创效。

提升风机发电量是运维工作的核心目标,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我们班组没有闭门造车,而是积极“聚智”。主动联动各设备厂家,围绕“如何让每一缕风都转化为更多电量”这个核心命题,展开了多次“深研”。通过细致的数据分析和现场测试验证,共同梳理出影响发电效能的关键环节,最终形成了四项具体的创新技术举措:

一是降低风机启动风速,针对低风速区段的风能捕获,通过与风机厂家共同协作,优化启动逻辑,有效增大了风机在2.7-3m/s临界风速区间的启动概率,让风机“起得更早”。二是优化风机功率曲线,通过对每台风机个性化参数调整和运行策略优化,成功改善全场风机的发电功率曲线,让风机在相同风速下“发得更足”。三是提升对风精准度,风向偏差是影响对风精度和能量捕获效率的“隐形杀手”。组织专项排查和校准,多次调整和更换风向传感器,显著提升了风机的对风精准度,确保风机时刻“迎风而立”。四是迭代升级功率预测模型,结合外部气象寻优和增加模型训练数据长度,剔除限电时段、设备故障时段的异常数据,大幅提高了超短期和短期的发电量预测精度,为电网调度和场站运行优化提供了关键依据。

这一系列“聚智深研”的成果是显著的,风电场全场功率曲线保证值提升了4.84%,预计每年可增加发电量约900万kWh。这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,更是我们用智慧和汗水,在风机运行的“方寸之地”挖掘出的巨大潜能。这充分证明,集体的“巧思”结合专业深度的“共研”,是驱动效能提升的强大引擎。

创新创效不仅体现在“开源”上,同样体现在“节流”上。在日常生产过程中,我们同样秉持着“巧思”和“实做”的精神,紧盯成本痛点,寻找降本良方。针对SVG功率模块故障率高、更换成本大的问题,班组成员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,对旧模块检测修复,成功实现“变废为宝”,直接节约采购成本超2万元,体现了“创效实践”的精髓。同时,根据对侧站东坑变实际情况,手动调整SVG运行方式,优化无功补偿,有效降低力调电费成本,这是在运行细节上“抠”出来的效益。

回顾葛家山风电场的这些实践,我们深切体会到,创新是“聚智”的结果,岗位是创新的沃土。一线员工,常常直面设备和生产流程,是问题最直接的发现者,也是解决方案最有效的实践者。展望未来,我们将继续围绕“创新巧思聚智、创效实践共研”的理念,立足本职岗位、持续深化技术研讨、强化创新意识、精耕细作降本增效,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!(鱼浩浩)


微信二维码